774306皮尔兹继电器一般由铁芯、线圈、衔铁、触点簧块等组成的。只要在线圈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,线圈中就会流过一定的电流,从而产生电磁效应,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克服返回弹簧的拉力吸向铁芯,从而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(常开触点)吸合。当线圈断电后,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,衔铁就会在弹簧的反作用力返回原来的位置,使动触点与原来的静触点(常闭触点)吸合。这样吸合、释放,从而达到了在电路中的导通、切断的目的。对于继电器的“常开、常闭”触点,可以这样来区分,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态的静触点,称为“常开触点”;处于接通状态的静触点称为“常闭触点”。
实际上继电器有个缺点就是其固有的物理缺陷:耗电量大-它的螺线管也有这种缺陷。作为一种基于磁场能量的组件,它需要电流激励线圈,而电流就意味着耗散功率(这显然是一种浪费)和发热(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)。
实际应用中有一些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:
首先要知道继电器的保持电流通常约为其吸合电流的一半,有鉴于此,有不少聪明人想出将电容应用于例如RC计时电路、555定时器等其他电路中,将继电器电流从其较高的吸合值切换到较低的保持值。虽然这些解决方案得付出一些代价,但还是值得的,这样就可以摆脱过去那种简单的通电后就放任不管的做法,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耗电。